返回第9章 休学一年烧火炭 表叔仗义解危急  山里城外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中的生活让向杰感到从来都没有过的新鲜和兴奋,但随时而来的却是忧虑,这生活上的困难明显比他想像的要大得多,什么都要花钱,而向杰,最缺的就是钱。才办完入学手续,交完学杂费,再买一些生活日常用品,口袋里的二百块钱就所剩无几了,刚上了几天课,他的生活费就已经告急了。这200块钱是父亲东奔西跑到各个村屯去给人编织凉席晒垫,辛辛苦苦了一年时间才攒到的血汗钱,还以为能用大半个学期呢,谁知道现在才半周时间,就用得差不多了。一个学期近五个月,二十周,这才哪到哪呀?

然而这时候让向杰意想不到的是,学校里竟然还有一个民族班,专门招收那些家境贫穷,成绩优异的学生。自己只是运气不好,中考时患了重感冒,没有发挥好。但论家境贫穷,就算整个西南县都找不到第二家了。他觉得他应该进这个民族班。而金山中学唯一的名额,竟然给了家境富裕的向东海。因为向东海的哥哥向东山是老师,在教育局里有关系,这名额自然而然地悄悄地就非他莫属了。这种事人们早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朝中有人好办事嘛,人家有这种关系,别人还能说什么呢?

照他现在这种情况想读书太难了,根本就不可能。于是他就鼓起勇气找到了学校的唐校长,向他说明了情况。唐校长看了他一下说:“这个事你去找杨书记问问吧。”

杨书记是谁呀?向杰不认识。经过多次打听,好不容易,向杰找到书记办公室门外,看到里面有几个人,正在忙着谈什么事情。他犹豫着不敢进去,就在门外等着。很久,终于有一个人走了出来。向杰赶紧问他:“老师您好。请问杨书记是哪位呀?”

那位老师说:“坐最里面那位。”

向杰看着那杨书记高大个子,宽大脸庞,花白头发,很有派头,一直在忙着写东西。向杰一直等着,直到放学了,杨书记才走了出来。向杰赶紧迎上去问他:“杨书记您好!”

杨书记诧异地看着向杰,没有说话。

向杰继续说:“我家里特别困难,能转入民族班吗?要不然就没有办法继续读书了。”

杨书记看着眼前这个瘦黑的小子,脸上露出一些怪异的表情,想了一会儿,说:“这事不归学校管,你去找教育局吧。”

下午,向杰又去了教育局,经多方询问,得到的回复是:“转不了,没有这样操作的。”向杰失望而归。

后来经过到处借钱,第一学期,向杰终于还是硬着头皮熬了过来。但是很显然,这么高的学费杂费生活费,第二学期他肯定读不了了。

第二学期,因为没有学费,没有粮食,姐姐要出嫁等等原因,向杰向学校申请减免部分学费没有得到批准后,只好申请休学一年,回家找够学费再说。

回家那天,向杰去找杨立万和刘小伟,说:“我休学了。”

两人简直不敢相信:“为什么?”

向杰:“没钱啊。我要回家挣钱,明年再来。”

“这样啊。”两人再也不说什么,毕竟向杰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

两人送向杰到学校外面的古石桥头。三人都沉默不语,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好久,向杰说:“我走了,你们要好好学习啊。”

杨立万拍了拍向杰的肩膀,说:“在家里要坚持复习,不要落下了。”

刘小伟则抓住向杰的手强笑着说:“多挣点钱,够一年两年花的。”

“好,你们回去吧。”向杰苦笑着说,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到了远处,听到杨立万和刘小伟喊到:“明年见!”

向杰没转身,只是边走边举起手来,挥了挥,消失在汹涌的人潮里。

虽然说是休学找学费,但是要在河东农村里找钱,那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而在高山屯能挣钱的活路就更少了,向杰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个办法来。

回到高山屯,大家伙都很惊讶,陆大成,方天亮,陆天师等户主都来到向杰家里,问个究竟。

几个一番讨论,大家最后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烧火炭。这是唯一能挣钱的活路了。

高山屯山高林茂,盛产适合烧火炭的金刚木。河东乡附近的村民大都以此为作为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

既然只有烧炭一条路,那就干吧,可是烧炭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有一套很复杂的制作工艺流程。首先得挖窑,其次是砍木,再次是入窑,接着是烧火,最后是出窑,挑到河西镇上去卖。前前后后得花个十几二十天,费时费力,挣的钱也不多。

别人家都有自己的炭窑,只有向家没有。因为挖一个炭窑实在不容易,向杰父母是都残疾人,干不了烧炭这种重活。家里也没有人力可以和向杰一起烧炭。

正当向杰发愁的时候,邻家女孩路三妹找上门来了,一进门便问向杰:“杰哥,听说你要烧炭,我跟你一起吧。”

向杰正愁眉苦脸呢,路三妹来得太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