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节日放牛把钱找 迎战高考住学校  山里城外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光荏苒,一转眼高二就结束了,学校虽然放了暑假,但高二的学生都要补课,直到农历七月十二才真正放假,向杰才回到了高山屯的家里过七月十四。

“正月过年来二月二,三月三来四月八,五月端午来六月六,七月十四来八中秋,九月九来十月十,十二腊八又除夕……”

桂西北的农村,一年四季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而七月十四,也叫“七月半”,是壮族农家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十三过到十五共三天,仅次于春节。七月半也叫“鬼节”,是鬼门大开,孤魂野鬼出来讨饭吃的日子。七月十三开始,人们就不再外出劳动,而是在家磨豆腐圆,蒸三色糯米饭,宰鸭杀鸡,做各种美食,迎接七月半,祭祀老祖宗,供奉孤魂野鬼,以祈求先祖安宁,家宅和顺。

每每逢年过节,最开心的莫过于小孩子大孩子们了。平时放牛的娃儿们,一到节日那两天肯定是死活都不愿意放牛的,必须在家里玩,打陀螺,玩扑克,放鞭炮,喝甜酒,猜拳码等,尽情的玩闹,不亦乐乎。放牛这种无聊的事情,只有大人老人们去做了。

但向杰不一样,他没心情像别的小孩那样贪玩享乐。他一门心思想着读书的事情,只想着该去哪里多找点生活费。

中午时分,向杰狠狠地喝完三大碗玉米稀饭,背起背箩,带上柴刀和火柴,赶着牛群,向断魂崖放牛去了。

向杰家的牛儿不多,都是黄牛,一头大公牛,专门犁田犁地的,一头大母牛,专门生育小牛仔的,还有两头小牛仔。向杰读书所需要的学费主要是来自卖牛的钱和父亲给人编织晒垫攒来的钱。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了。

而牛生长的速度很缓慢,远远赶不上缴交学费的速度,学杂费每个学期都得交,牛却两三年都卖不了一头,也卖不了多少钱,向爸爸干活挣的钱更是既辛苦又不多。所以向杰读高中高昂的学杂费用就成了压在向家头上的一座大山。

向杰边走边低下身来,要抱着走最后面的小牛说:“小牛啊小牛,赶快走,吃多点草,快点长大啊。”

小牛好像听懂向杰说的话是的,不时地撒欢儿,又不时回头想闻他的手,甚至停下来,把嘴巴凑过来,想闻向杰的脸。

向杰看到小牛撒欢,就说:“我的宝贝,快快长大,长壮点,才能卖得好价钱啊。”

这时,小牛儿拿尾巴有力地甩向杰的手,又好像听懂他说的话似的,突然蹦跳起来跑到牛妈妈的身边去了。

“小样。”向杰忍不住笑了。

断魂崖地处三县交界,在山顶上即可望到见水色浑红奔流不息的红水河,河的对岸便是河西镇,隶属于丹州市,河的这边是河东乡和上河乡,以沟为界,分别隶属于西南县和大林县。这里风景优美,山高林密,土肥草盛,是牛儿最喜欢的地方。牛群到了里面,就会安安分分地吃到太阳落山。

这里还是三不管地带的原始森林,土地肥沃,盛产着杨梅,金刚等各种各样的树木,也有陡峭的悬崖,上面生长着许多的珍草奇药。山坡之间的沟谷,有很多野芭蕉,无花果,蘑菇,木耳等山珍,更有马蜂,野鸡,穿山甲等众多野味。树木花草,山珍野味虽多,但没有人收购,都不能卖钱,只有杨梅皮可以卖。晒干以后的杨梅树皮能卖五六分钱一斤。向杰就是要在这里找杨梅树皮,一天下来也能打个几十百把斤,晒干后也能卖个几块钱。

牛群在山谷里吃草,向杰就在山腰山顶上找杨梅树皮。他一边高声朗诵着《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边寻找杨梅树皮。虽然杨梅树很多,但树皮却都被别人先打了去,新皮也远远还没长出来。而有些人太过贪婪,剥皮剥得太光,杨梅树就死掉了。向杰就只好满山地找,一棵都不放过。

整个下午,向杰都在打着杨梅皮,累了就就地休息,渴了饿了就找点野果吃,辛辛苦苦半天下来,还是打到了五六十斤生皮。

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了,向杰才披着晚霞,赶着牛群回家了。

路天赐家里,几个小孩正在打着扑克牌,路天赐正在忙着准备晚餐。差不多的时候,他叫唤大儿子路传声:“声,别打牌啦,去,叫向杰哥哥来我们家吃饭。”

路传声的弟弟路小二在旁边说:“向杰哥哥放牛还没回来呢。”

早早就过来玩的方小明问路小二:“你又看不见,怎么知道他还没回来啊?”

路小二呵呵笑着说:“我是看不见,但我能听得见呀。我知道,中午他是第一个放牛出去的,到现在都还没有听到他回来呢。”

方小明不信。

过了许久,一阵阵牛铃声越来越近,路小二大声喊说:“向杰哥哥回来了,他还背了很重的东西。”

眼睛看不见的路小二,听牛铃声就能知道是向杰了?还知道他背着很重的东西?

放小明更加不信了。

方小明和路传声撒腿就跑出门,果然看到向杰回来了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