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中庭急议  王师北定中原日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徐老大,五十多岁的人了,什么风浪没见过?自打十多年以前,开始带着大队闯荡江湖以来,越发老成,便再没有喜形于色过!

可今天,他破例了!在听到苏荻一连串的主意之后,他犹如一个初哥一般,把激动写到了脸上。

到了此刻,他终于能明白,为什么苏蔡两家的老头子,会让这个嘴上无毛的小子来跟自己做这单买卖……他脑子里的那些主意,实在是有让人无拒绝绝的魔力啊!

徐老大却是不知道,其实这些主意,就是昨天晚上的时候,苏蔡两家的盐作东家们聚头时,苏荻才在聚会上提出来的这系列的提议,提议刚一提出来,马上就招到了几乎所有的东家的怀疑。

首先怀疑的,是产量,蔡永发几乎是跳起来叫道:“苏荻!你是疯了吗?一万石盐?!怎么可能煮得出来?!”

其实,不只是蔡永发不相信,便是蔡金花,也是不太相信的,只是,自己男人提出来的数字,她不愿意反驳。

苏荻却早就知道了,必然会有反对之声,他不慌不忙地答道:“为什么煮不出来?某的盐作,每个每天能出两石白盐……一年便是七百多石!按照这个算来,咱们寨子一共二十一个盐作,一年便能出一万四、五千石……某不认为,一万石,有什么难度!”

“小儿无知!”蔡永发蔑笑一声,“你当是一年到头都能煮盐不成?冬天那么冷,如何能煮?!”

是了……这边的冬天,滴水成冰,那卤水虽然不结冰,那也是奇寒无比!再加上灶膛没那么保温,风气冰寒,同样是一桶水,在夏天天气热的时候放入锅中煮,只需一刻钟便能煮开,而冬天,怕是要用一个时辰才行!煮得一石盐所费的柴禾、人工,是夏天的三、四倍去了……苏荻微微地一愣,知道自己没有考虑到这一节,不过,他马上祭出了古籍大法:“就算把冬季除开,某也是有办法将产量提高到一万石以上的!”说着,苏荻举起了三个手指头,“此法一分为三!一为提水,二为晒盐,三为鼓风!”

“何为提水?何为晒盐?何为鼓风?”这次发问的是蔡永林。

“某细细看过盐作提水的步骤……并不是井中出水不够,而是用轱辘提水的法子,最快,也就是能提出这么多水来……所以,某有新法,可以将提水的速度,至少提高一倍!”

“不就是用更大的桶,更大的轱辘吗?某等早就用过了!盐工提不起来,反而更慢!”一个盐东撇撇嘴,不屑地回道。

“轱辘提水之所以慢,不在于桶的大小,最关键的原因,是一放一收间,耽误了时间!”苏荻朝那个盐东拱了拱手,“而轱辘提水之所以费力,是因为每次提上来的重量中,有大概三成是桶的重量……这才是轱辘提水,又慢,又重的原因!”

“苏郎说得对!就是这个道理!”直到此时,蔡金花才找到机会连忙表态,表示自己对苏荻的支持。

其实,蔡金花的态度,还要表吗?明摆着的!

众人自动过滤掉蔡金花的话,继续诘问苏荻:“你觉得用轱辘提水又慢又重,可你不用轱辘,难道,你还能用水车提?”

“不错!某就是准备用水车!”苏荻朝诘问自己的人,竖了个大拇指,“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水车是连续出水,出水必定比轱辘快;而且,水车上面下行的水槽的重量,会抵消掉上行的水槽的重量,便解决了水桶死重的问题……还有!水车可以用踏脚,以腰腹、大腿发力,远比胳膊摇的轱辘更有力量!”

“可是,井口那么小,你怎么把水车塞进去?”

“所以,某必须要用某从书里看到的水车的图样!”说着,苏荻举起了一张纸,上面竟然真的话了一架水车。

“提高一倍又能如何?还得另外建盐作,打灶、请盐工!”又有人嘘声道。

“所以,某有晒盐和鼓风两法!”苏荻早就料到有这一问,心中已有腹稿,他镇定自若地地答道,“从井里抽出来的卤水中,水份其实还是很高……某等可以先将卤水抽出来,灌到夯土而成的盐池中,让它晒太阳!晒得差不多可以出盐了,再引到盐作煮盐!”

“晒?!”这盐,还能晒?

一群盐东,煮了几十年的盐了,还没听说过,盐居然能晒的!

也难怪他们不知道,中国的海盐历史,一直都是煮的,直到明清,才开始有人尝试着晒盐,一开始的时候,便是如苏荻所说的一般,先晒得快出盐了……就是饱和溶液了,然后再去煮!

再后面,便不煮了,把饱和盐溶液引到另外一个叫结晶池的地方,继续晒,直到结晶成盐!

苏荻也知道这群人没见过晒盐,便从最基础的问题开始问起:“那么,某问你!把卤水放在太阳下,先晒一段时间,是不是能晒掉一部分水气?”

“那倒是……”

“既然已经晒掉一部分水气,那如果继续晒,会不会继续晒掉水份,直至出盐?”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