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四章 阳谋  扶汉季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虞升恭敬道:“臣窃以为,夫风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伦之正存乎设庠序。庠序设,五教明,德礼洽通,彝伦攸叙,而有耻且格,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顺,而君臣之义固矣。易云:“正家而天下定”者也。

故古之圣王蒙以养正,少而教之,使化沾肌骨,习以成性,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然后裁之以位。

虽王之世子,犹与国子齿,使知道而后贵。

其取才用士,咸先本之于学。故《周礼》,卿大夫献贤能之书于王,王拜而受之,所以尊道而贵士也。

人知士之贵由道存,则退而修其身以及家,正其家以及乡,学于乡以登朝,反本复始,各求诸己,敦朴之业著,浮伪之竞息,教使然也。

故以之事君则忠,用之莅下则仁。孟轲所谓“未有仁而遗其亲,义而后其君者也”。今陛下仁德,常效古之圣王,何以不修学校而致学生无教?”

(并非水字数,古文都是这德行)

众人听到虞升的话,只觉得身上的鸡皮疙瘩一阵一阵的向下掉!

这节操掉的,让人惊悚啊!

连刘辩都看不下去了,挥了挥手,制止了虞升还准备继续喷洒文字的想法,直接说道:

“朕以为,虞卿提议尚可,但,太学祭酒,诸经博士等职位,各方家族不得干涉,查举博士皆以太常署公文为准则。”

虞升愣了。

“啊?!”

虞升的第一念头不是有油水可以捞了,而是:卧槽!玩大了!

这下可好了!

接?

不接?

接了,立马就有无数个虞升惹不起的大佬腆着脸来到太常署跟虞升讨这个人情。

到时候你给还是不给他们这个面子?

虞升明白,这根本就是顶上这一位的阳谋啊!

他无论是接不接这道诏令,对于刘辩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对于虞升而言,可就遭了殃了!

虞升成为刘辩的背锅侠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陛下,臣以为,太学自三代而始,万代不移者,皆为历朝历代先帝扶持之功,陛下常以太宗文皇帝为表率,更应当慎之又慎。

太常署不过九卿衙门之一,何以能当如此大任?不能承其重者,必受其殃!而溥天之下唯陛下能承其重!”

虞升也不管他能不能,管他死不死之类的,反正先把这烫手的山芋扔出去再说!

这螃蟹有毒,谁爱吃谁吃!

刘辩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虞升,淡笑一声:“呵!”

随后语气猛然一厉,说道:“朕可是知晓,现有的太学博士,应当由太常署各司进行考试取录优者,筛选以后者方可留任太学博士,太常署不愿意办这样的事情,虞卿可是要让孤亲自去会见他们?!”

虞升闻言,连忙跪地,道:“臣等死罪!”

当然,就这一句话而已了,虞升并没有接着刘辩的话说什么肝脑涂地等词。

实在是不敢呐!

关中诸郡选进有儒生无算,但是,而今关东儒生势大,而按照太学岁试制度,要将考核成绩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第,上第赐位郎中,次第为太子舍人,下第者遣归。

按往年的定制,博士等职位拢共不过六十个名额而已,怎么分配?

动辄就是两方的矛盾!

而作为太常卿的虞升,不论是偏向哪一方,哪一方都不会领他的情,然后就被两方喷成狗!

这尼玛!

虞升欲哭无泪!

刘辩点了点头,似乎是有些理解虞升了,说道:“太学博士无不是明古今,学问精,通国事之人,虞卿恐怕难以征召来真正的有识之士,这倒是个问题啊!”

虞升闻言,连忙点头!

太学自光武皇帝建立之时便以诗、书、礼、易、春秋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分经教授弟子,员额在十人到三十人之间不定。

这并不是当今大汉的定制,而是前汉昭宣时期的时候就存在的制度了。

但是,单凭虞升,恐怕还真找不来这么多的大佬出来为太学站台。

刘辩轻声一笑,道:“虞卿不必担心……”

虞升抬头,一双有些混浊的眼睛泪眼汪汪的盯着刘辩,似乎就要哭出来了一样!

刘辩:“……”

尼玛,三十多岁的人了,还能这么玩?!

刘辩黑着脸,不看虞升那幽怨的表情,淡声说道:

“要知道,太学博士无不是编撰著述,为天下诸儒之表,不说五经皆通,但至少也要专精一经,此乃朝廷法度,不可偏废,朕也不可违逆朝廷法度,故,朕为虞卿推荐一人,虞卿以为如何?!”

“陛下所言何人?!”

虞升还以为刘辩所说的是蔡邕,郑玄,卢植等天下闻名的大儒,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