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三章 群英荟萃  唐君子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制约文化发展的要素是什么?”

周邵坐在轮椅上,后面跟着几个不点,虽然是不点,却没有人敢看他们,这年头的孩子,都早熟的很,智商杠杠滴。

周斐率先开口道:“我觉得应该是知识不够普及的原因,有文化的人,不愿意放下身份去教学,不愿意深入民间,认为泥腿子配不上他们的知识。”

周邵点头道:“很好,不过这只是其一。”

李承乾笑道:“无咎兄,我觉得应该是书籍不够多,印书的成本太高,抄书又需要一定的文字基础,而且纸张又贵,寻常人家用不起。”

李泰不乐意了,他哼唧道:“一家之谈,我就觉得是因为那些世家不愿意把自家的学问传授出去。”

李华背着手,摇头晃脑道:“都是片面之词,师兄的书你们肯定美读完,文化散布过程取决于文化的实用价值、难易程度,文明声望、时代适应性和抗逆性等多种因素,一种是纵向传播,表现为同一文化内知识、观念、价值规范等的传承,与我们常的文化传递大体无异另一种是横向传播,表现为不同文化的接触、采借,与文化输入、文化借用类同。

所以,要想普及教育,需要准备很多,无论是书籍还是纸张,甚至是朝廷的政策,都是远远不够的,争取民心才是王道。”

周邵感慨不已,老李家好像净出才,这几个臭子全都姓李,虽然不是一家出来的,但是有啥区别?一个个妖孽的不像话。

“想要摆脱世家的桎梏,最好的办法便是普及教育。

当然,普及教育任重道远,不是一代两代就能完成的事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你们没有出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话,我已经很高兴了。

须知道,人口永远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咱们大唐开国十余年,人口依旧比不上前朝,休养生息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休养生息之后,民间富庶了呢?

穿衣吃饭,自然便是读书识字,这时候普及教育就很重要了。

以我推断,这个时机,不出五年必然出现。”

五年?

众少年有些懵。

李承乾声问道:“无咎兄是五年后我大唐将呈现盛世之景?”

“然也!”周邵笃定的道:“陛下励精图治,文武呕心沥血,这是历朝历代都少见的景象,如今大唐又从真腊取得稻种,又有农耕利器,不出五年,大唐衣食无忧矣。”

李恪嘿嘿傻笑道:“无咎先生,还有个南瓜呢,那东西味道真不错。”

周邵不由莞尔,笑道:“没错,种种原因结合在一起,可能还要不了五年,大唐必然成为下最繁华富庶的所在,而长安,就是这下的中心,到时候正是你们翻云覆雨,大展才华之时。”

周斐嘎嘎怪叫道:“大兄,如此来,那些有钱的番邦人,会越来越多咯?”

“那是自然!番邦垂涎我大唐风物,无论是丝绸茶叶,还是金石玉器,都是他们所没有的,更何况我华夏文化源远流长,更是让他们羡慕。

日后,越来越多的番邦人会进入大唐,无论是政治还是商业,都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而我们,只需要运筹帷幄,就能把下财富聚拢,收下财富为己用,造福下。”

“我觉得还是宣扬教化好。”李华嘟囔道:“钱再多有啥用,我耶耶了,都是身外之物。”

周斐不乐意了,哼唧道:“宣扬教化自然是要做的,但是番邦饶钱,不赚白不赚,上次我用一把折扇就换了好大一块羊脂玉,那可是稀世珍宝,咱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宝物蒙尘吧。”

提到宝物,李恪顿时来了精神,手中啪的把折扇打开,一副浊世佳公子的模样,微笑道:“此言大妙!总不能让番邦人挣我们的钱,拿他们的钱干我们的事,才是王道。”

李承乾嘎嘎怪叫道:“你们去挣钱,反正也要缴税,记得多交一些,我也好拿来多修几条路,多建几座学堂。”

“呸!”周斐、李恪同时呸了一声。

李泰一脸鄙夷的看着三人,悠然道:“一些阿堵物罢了,怎及得上格物之妙,我决定跟随无咎先生,探索宇宙之玄妙,人生之真理。”

“我还是觉得教书比较有意思。”李华声嘟囔道。

宇文阿修罗推着车,看着一群屁孩吵吵嚷嚷,鄙视无比,虽然他也是个屁孩。

周邵笑了笑,忽然抬起头,李恪头顶浮现一尊神异的景象,一匹麒麟从他头顶缓缓升起。

麒麟摇头摆尾,身披龙鳞,足下踏着祥云,口中衔着一副画,看不真牵

李承乾头顶,瞬间浮现一条幼的金龙,金龙咆哮一声,耀武扬威,就像是跟龙马在宣示主权。

周邵记得还未当太子的时候,李承乾头顶的是黄龙,如今已经蜕变为金龙了,果然不同凡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