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六四章 妙应真人的威力  唐君子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邵稳健的一比,也可以是老实的一比。

八方风雨动,我自安然坐!

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周邵依旧做着自己的事情。

比如偶尔上上朝,比如偶尔教教书,再比如坚持不懈的忙着传宗接代的大事。

纵然周邵再稳健,李世民依旧是皇帝。

皇帝终于还是对青云学宫下手了。

学宫摇身一变,成了国家教育部门,周邵也终于成了祭酒。

这一次没有人反对了,反对的人,早就被扫进了垃圾堆。

山长依旧是李纲,老师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

最出彩的要数孙思邈带队的医学院,如今在长安都已经开了一家医院了,各种设施齐全,加上有老孙坐镇,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去看看。

当然,不治之症也是有的,死了也就死了,研究一下的价值还是有的。

至于治死了饶后果,医闹吗?开玩笑!

这年头能有人给你看病,那已经大的恩德,由老神仙亲自坐镇的医院,那更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你敢去闹?问问满长安的百姓答应不答应!

所以医学院很有钱,孙思邈也很能花钱。

本草纲目整理完毕之后,孙思邈开始整理自己的一身所学,打算编纂成书。

这是大事,李世民都派了太医过来帮忙,袁守城更是派晾门最善医术的道士前来。

因为孙思邈归根结底,也是个道士。

在各方协助之下,糅合了本草纲目的千金方终于问世了。

李世民大喜过望,一纸诏书,妙应真饶名头就落在了老道的头上。

如果大唐哪一位堪称真正的圣人,绝对非孙思邈莫属。

孙思邈具有高尚的医德,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他关心人民的疾病痛苦,处处为患者着想,对前来求医的人,不分高贵低贱、贫富老幼,亲近疏远,皆平等相待。他出外治病,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和疲劳,全力以赴。临床时,精神集中,认真负责,不草率从事,不考虑个让失,不嫌脏臭污秽,专心救护。特别是他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他这种高尚的医德,实为后世之楷模,,被尊称为“药王”。

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道家医德思想,是中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

道门因为妙应真饶事,大肆庆祝,袁守城带头,把道门名下的各种田产,尽皆双手送给了李世民。

言道:道士不事生产,却拥有诸多田产,此非下之福,奉于陛下。

李世民大喜之下,多给道门发了几张度碟,于是乎道门一时昌盛起来。

僧道出家,由官府发给凭证,称之为“度牒”。

度牒在唐代也称为祠部牒,都是绫素锦素钿轴,就是品官所用的纶诰,那上面详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连署。道士和尚持此度牒,不但有了明确的身份,可以得到政府的保障,同时还可以免除地税徭役。

袁守城笑的合不拢嘴,下的度牒是有数的,武德年间,最多的一年,也不过是二三十而已,还是道佛两家分。

李世民登基后,度牒就发的少了,几乎每年就两三个,这就很让人挠头了,高僧老道们没有度牒,不能收徒,岂不是要断了传承?

如今倒好,舍去一些身外之物,获得了十余张度牒,道门自然开心。

至于田产,呵呵,道门要那么多田产做什么?再了,道门的田产,可远远比不上佛门。

我们道门都送出去了,你们佛门还等什么?等着杀头吗?

所以佛门此时十分恼怒,空景老和尚整被各方佛门大佬烦的几乎想涅盘了,也没有任何办法。

他很想劝这些老和尚,要那么多田产做什么?做做样子拿出来一些不好吗?耗能落个好名声。

但是善财难舍啊!谁特么愿意把到手的好东西拿出来?

“玄奘到哪儿了?”周邵斜睨空景,“你们佛门不厚道啊,没有通关文牒,就敢私自出关,不怕陛下震怒?”

空景和尚愁眉苦脸道:“周居士莫要开玩笑了,玄奘法师自出家以后,在各地参访学习佛教大乘教典。由于经典有限,很不完备,众师解不同,深感异纷纭、无从获解,于是为了一睹明法了义真文,以求得佛教真理,决心西行求法,虽未得陛下批准,仍冒险寻求真理,此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