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信赤着脚走过来,在身上拍了拍手,道:“直娘贼,这里看着平坦,可到处是水泽。这里的芦苇又多,想挖个排水渠也异常艰难。”
朱照仁道:“开垦荒地,可不就是这样?你还想着跟家里的地一样,那么好种呢!”
韦信叹了口气,到众人面前,选块石头蹲在上面。旁边的人递给他两根树枝,算作筷子。道:“都少说几句吧。没听涂押司说,这些地只要开出来,朝廷免三年赋税。”
中间是今天的晚饭,一大锅黄米,一小盆咸菜。还有一个大盆里,是在附近池塘抓的鱼,直接加盐煮了,撒了些野菜。这些日子,他们都在这块地里挖排水渠。把水排干之后,到了冬天才好烧荒,春天开垦成耕地。地里都是芦苇和各种树根,这活不好干。
孟学究带了两个人,抱着几个袋子。到了众人面前,把袋子扔在地上,道:“衙门里新发下来的铁锨,说是相州铁监制的,极是耐用。一会我们寻些树枝,把这铁锨装起来。”
韦信打开袋子,拿出里面的铁锨头观看。都是圆头,看起来非常轻薄,前面磨得锋利。用手指轻轻弹了一下,便就听到嗡嗡的声音。不由赞了一句:“真是好铁!宋人的这些农具,制的真是好!”
朱照仁道:“如此好物,不便宜吧。”
孟学究道:“五贯足钱一把,当然不便宜。可如果不用,我们能开出多少地来?”
朱照仁点了点头,仔细看锨头。道:“若是在北边,五贯钱可买不到。这样的好铁,必然是拿去打刀剑了,怎么会给农户使用?看来朝廷对我们这些,倒是不错,没有乘机涨价。”
孟学究道:“那是自然。我问过涂押司,说是比附近集市都便宜,衙门优惠给的。”
把手中的铁锨放下,韦信提起一边的酒坛道:“不说了。我们喝酒。那边卖酒的老儿,被说了好几次,终于不再卖酸酒给我们。我听人说,城里的酒更好,而且有极烈的。以后我们饮酒,还是派个人到城中去买好。这些乡下人,做生意就没有实诚的。”
一边说着,一边给众人倒了酒。各自举碗,一饮而尽,极是畅快。
喝了几碗酒,朱照仁道:“前几日地震,听说契丹免了析津府的赋税,涿州也不修城了。着实是可惜,若是早几日地震,我们也不需要渡河。”
孟学究道:“地震上天管着的事情,哪个能知道?快不要说这些了,已经到了这里,只能够用心干活,把地开出来,种上粮食,以后才有好日子过。”
韦信吃了一口饮,道:“如果我们不过河,说不定也不会地震了。你们没听说过,地震是上天发怒了。契丹人抓人修城,当作牲畜一样,这是惩罚他们呢!”
朱照仁听了笑道:“这不是胡说!地震死的可不是达官显贵,受灾的多是小民。”
几个人一边吃饭喝酒,一边说着最近的新鲜事,倒也是热热闹闹。
前两天,听说契丹免了析津府赋税,还停止修城,许多人都后悔逃了过来。特别家里地多的,更有妇人日日痛哭。还好都知道,如果再回到河对岸,不但是宋人饶不了他们,契丹人也饶不了他们。如果不是这样,说不定就有人又跑回去了。经过了这两三天,众人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涂押司担心了两天,见没有出大事,才放下心来。特意从河间府的商场买了些好农具回来,贷给这些开垦荒田的人。一把铁锨五贯,确实是实惠价,涂押司并没有多收。
地震的发生,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破坏,另一方面,也使契丹的各种差役停了下来。民间虽然遭到惨重损失,免了赋税又没有差役,百姓南逃的风潮很快平定下来。
这个年代,民房大多都是草屋,住的又分散,地震并没有死多少人。只是房子塌了,桥梁断了,民间的生活受到了影响。宋朝沿边几州也有损失,不过并不严重。
饮了几碗酒,朱照仁拍了拍肚子,道:“昨天附近的那个村子,有人听说契丹停了差役,半夜带着家人,偷偷渡河回到家里去。你们猜最后怎么着?”
韦信笑着道:“还能怎么样?契丹人恨他南逃,岂会轻饶?”
“正是如此!那汉子被刺了字充军,家里老小被契丹卖为奴婢,家产全部收了去。”说到这里,朱照仁摇了摇头。“那汉子不知怎么想的,已经南逃,怎么会认为契丹不会追究!”
孟学究道:“契丹人也是不会治国。现在这个时候,正该不追究逃回去的人,其他人见了,才会慢慢回去。一有人逃回去,就重惩严治,其他人见了,哪个敢回?”
朱照仁道:“学究,这话就不对了。逃到南岸来的不过几百人,契丹人并不会太在意。重惩逃回去的人,才能出他们胸中一口恶气。”
韦信道:“说起此事,你们说,契丹人如此恨我们,到了冬天,会不会派兵过南岸来?”
朱照仁连连摇头:“到了这里有些日子了,你们没有听说?现在的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