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吃完饭后,赵小虎几人开始按照赵和的吩咐开始四处活动,而赵和则是脱去官府换上一身便装,准备出去。
钱六看赵和这个样子,问道:“总铺大人,您要出去吗?”
赵和边换衣服边说道:“对,本官有些私事要去一趟南城!”
钱六听赵和这么说不再言语,不过他心中已经认定了赵和估计是要逃跑,不过反正刘家窑这里不是什么好差事,赵和也不是第一个逃跑的铺长。
钱六叹了口气下去,赵和不知道这家伙叹什么气,也就没管他,换完衣服从关帝庙后面一处破墙翻了出去。赵和刚一出去就踩了一脚烂泥,气得赵和骂道:“你娘的,这是什么鬼路?”
北都城内的主要干道都是石板铺成,但其他小巷就不行了,一些有钱人可能花些钱将自己家前的小巷胡同换成石板,但大部分小巷都是土路。
刘家窑这里地处偏僻,连主路都是土路,更不用说这种小巷了。赵和的一双新鞋变成了烂泥葫芦,气得赵和站在泥中一顿乱骂。
但骂能起什么作用?赵和没办法只好一脚深一脚浅的沿着小巷走到大街上,虽然大街上也是这个样子,但怎么说也比小巷强不少。
赵和站在法藏寺街左右看了看,街面上没有小轿,连马车都没有几个,看来自己只好走着去磁器口再说了。
法藏寺街距离崇文门外大街还有一段距离,赵和没办法只好自己用步量。当赵和走到打狗巷的时候,突然闻道传来一阵熟悉的味道。
赵和看了看时辰正好是九点钟左右,心中合计大概是到了饭点,周围的人家开始做饭了。可是赵和走了几步才发现不对,刚才传过来的味道明显不是什么馒头大米等普通主食的香气,分明是烤玉米那种带着特殊甜味的香气。
赵和这时才想起明代可是没有玉米,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后,在南直隶问过熟悉农事的赵小虎,他也没听过有谁种植过玉米与土豆,当时赵和对寻找这两种神器已经死了心,没想到在北都反到碰见了。
寻找玉米土豆的任务可比去会相好要重要的多,赵和赶紧顺着香气钻入小巷,经过七转八折,终于在一片空地上发现了香气的来源。原来是几个小乞丐正在生火烤着什么,香气就是从他们的火堆中传出来的。
这几个小乞丐看到有人来了,赶紧扑灭火堆,然后不管火堆的火还没熄灭,伸手从火堆中抓了几个东西,就准备四散逃开。
赵和看到这几个小鬼要跑,赶紧叫道:“等等,你们烤的是什么东西,我可以用银子买!”
为首的一个小乞丐跑远了,回头骂道:“你当我们是傻子吗?你一定是来抓我们的,骗谁呢?”说完这个小乞丐带着手下分头跑了。
赵和看到这帮家伙这般小心,暗骂真是狡猾。但是人都跑了赵和也没办法去追,只好蹲在火堆前翻找有用的信息。
经过赵和的翻找,还真让他找到了。未熄灭的火堆中还剩了几棒未熟的玉米,不过这时候的玉米棒可没有后世的大。火堆中发现的玉米只有近十厘米长,玉米颗粒也十分细小,只比黄豆大些有限,完全没有后世玉米颗粒大。
赵和不知道玉米刚从美洲传到中国的时候称为番麦,因为形似麦穗所以取名番麦,既然能叫这个名字,自然玉米颗粒不会多大,后世那种玉米颗粒完全是几百年改良的结果,与明代的玉米完全不同。
赵和翻看手中这个是是而非的玉米棒子,还有些不确定这是不是自己认识那个玉米,赵和伸手扣下几个烧糊的米粒,放入嘴中咀嚼,马上确定这就是自己寻找的那个大神器。
赵和确认这就是玉米后十分高兴,他知道玉米的产量是水稻小麦的数倍,并且这东西不像其他作物那样对土地要求很高,玉米在山坡等供水不足的地方也可以种植,到时候山西、陕西那种丘陵地带,就可以大范围种植了。
只要这种东西在全国铺开,明末的主要矛盾就会解决,老百姓能吃饱肚子就不会跟着李自成造反,这样其他次要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赵和十分高兴,赶紧将手中这个半生不熟的玉米棒子郑重收好,然后才离开这个小巷。
赵和步行到了磁器口,这里就比刘家窑繁华多了,赵和在街边找了一顶轿子,坐上赶往崇福寺。
崇福寺位于宣武门外教子胡同,这座寺庙历史十分悠久,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原名为悯忠寺,明正统二年,重修后改名为崇福寺。满清占领北都后,在雍正十二年,将崇福寺改为法源寺,也就是后世的宣武门外法源寺。
赵和来到崇福寺门口,左右看了看,心中骂道这不就是法源寺吗?牛街距离这里不远,赵和后世总去牛街吃羊蝎子,所以对法源寺这里十分熟悉。
后世北都庙会数法源寺与广济寺的最为出名,赵和没事也来逛过。不过明代因为南城还没有后世的规模,法源寺这里还没形成后世繁华的庙会,不过现在这里人来人往,小商小贩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