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406章 风雨欲来  少帝成长计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单从这两点来讲,柴武对主持北墙防务的舒駿,那是一百个满意。

但柴武对舒駿有多满意,就对这近六百人伤亡数有多么无法接受。

——匈奴人到现在,可是连马邑北城墙的墙垛都还没摸到!

也就是说,这六百多人的伤亡数字,匈奴人几乎是全靠着远程打击手段所完成。

作为曾经的飞狐军主将,柴武实在不是很能理解:在巨盾的保护之下,北墙守卒还能被匈奴那堆破弓烂矢,在一个时辰之内硬生生射出六百人的伤亡数量!

自然而然,柴武脑海中,也出现了一个略有些自责的想法。

“莫非是老夫履任大将军,关中男冬训之事反懈怠了些?”

不能怪柴武有这样的感受,实在是过去这几十年,‘关中良家子’这个身份,在汉室军队打下的名号实在太大了些!

自汉室立至今二十余载,军方将领,基本都是从丰沛地区从龙的开国功侯阶级。

少有的例外,也大部分是楚汉争霸时期判处归汉,出身关东齐、楚等地的‘降将’。

但与军方高层,几乎完全不见关中人身影的状况截然相反:汉室几支具备战斗力的部队,几乎都有三成以上的关中青壮的身影!

部署于长城一线的边防卫戍部队且不提,在内陆,包括飞狐军在内,能得到军官更高评价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关中士卒。

在汉室军方将官看来,相较于豪爽有余,而纪律性不足的燕赵之卒,以及纪律严明,战斗意志却有些薄弱的齐、楚之兵,关中出身的青壮,总是能更好的检具纪律性和勇敢。

原本的历史上,以严格军纪闻名的细柳营,以及程不识所部,几乎都是以关中良家子为骨干力量。

过往几十年当中,从秦末战乱,到楚汉争霸,再到汉室鼎立后的异姓诸侯之乱,关中良家子总是能成为长安中央最坚实的力量。

如此光荣的‘履历’,也怪不得柴武对‘关中良家子’这个群体,抱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但柴武不知道的是:关中良家子群体的兵源优先级,即便是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从高皇帝鼎立汉室开始,呈现出一个稳定的下降趋势。

如历史上的文帝一朝,与燕、赵之卒同样勇猛,却更具纪律性的代、上之卒,便已经取代了‘关中良家子’在汉室兵源选拔中的龙头位置。

到了景帝一朝,‘北地骑士’群体又随着汉室逐渐富裕的马匹储备而强势崛起,借着汉室大肆扩建骑兵部队编制,成为了与上、代之卒并列的优秀兵源。

武帝一朝,猪爷更是颇具创造性的挖掘出了‘丹阳兵’这一古代精锐兵源地,让丹阳兵首次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专属于自己的篇章。

若非是李陵最终带着手下五千丹阳精骑葬身草原,随后又判汉降胡,恐怕早在公元前的西汉,丹阳兵就能彻底成为刘汉政权的一支利刃!

而与这些‘新兴兵源’相比,关中卒从汉室初的享誉盛名,一点点退出了历史舞台。

按道理来说,在汉室‘士不教不得征,男年十四而行冬训,以训射、刺之术’的背景下,关中良家子本该愈发精锐才对。

尤其是关中位处皇城脚下,冬训的严格程度本就比关东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更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由军方最高领导者——太尉或大将军直接过问。

这样的背景,显然与关中良家子最后的走向不太相符。

但这并非是汉室的国民军事素质建设工作没做好,亦或是下面的官吏阳奉阴违,而是一个历史趋势。

想想汉室鼎立之前,关中被称为什么?

——老秦!

关中出身的士卒青壮,在战国时期,被称为‘虎狼之师’!

这么一想,关中士卒质量稳步下降,也就是可以预见的事了。

——在汉室鼎立之初,中央征召士卒青壮,家里的父母长辈作为‘过来人’,还会满怀期翼的告诉儿子:争取杀两个人,或许能谋个官爵!

但到了下一代,父母给即将出征的儿子做的嘱咐,可能就是:争取夺两个首级,看能不能换点赏赐。

再到下一代,等汉室对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的摧毁工作接近尾声,武帝猪爷都到了不得不推出‘武功勋’,以激发百姓送青壮上战场的激情之时,关中良家子退出历史舞台,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说到底,这并非是汉室在关中的冬训做的不好,而是二十一级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对军队士气的鼓舞作用太大。

大到了封建时代,再无取代之物的地步!

所以从历史的客观角度上来讲,汉室的国民军事素质建设,实际上已经减缓了关中良家子,即原‘老秦锐士’的战斗力减退速度。

现在,柴武还能看见自己率领的大军,大都是操着关中口音的长安、丰县青壮。

等再过个十几二年,柴武从大将军的位置光荣退休之后,从长安出发,剑指草原的汉军将士,则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