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朝廷做事,打散到各州郡去,用不了一个月,这些车师国的俘虏,就会被当地大户,“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
就靠这些别人眼中唯恐避之不及的俘虏,罪犯。任平用一年多的时间,把朔方六郡中的其他五郡,治理得人丁兴旺。
眼下,朔方郡有民二十余万人,上郡有民五十余万人,云中郡有民十七万余人,定襄郡有民十五万余人,西河郡有民五十五万余人。
这个人口数量,虽比不上汉武帝初设朔方部时的人口数量,但已然相差无几了。
这都是在没有朝廷移民的情况下,任平自行发展起来的。
五郡人口,说是翻了一倍,都不为过。
关于怎么增加的人口,还增长的如此快速迅猛,任平在上奏的表文上没有具体提及,汉武帝和太子刘据,亦皆默契的没有追问。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人又不是庄稼,当年种便就能有收成。
这些人原本就在朔方六郡之中,只不过这些年被当地的豪门大户给隐藏起来了。
如此行径,无外乎逃避赋税,侵占良田。
在任平的一手萝卜,一手大棒政策下,朔方六郡的豪绅大户,纷纷把人又给“吐”了出来。
如此行径,其中手段是不是参杂着血腥,汉武帝不在乎,太子刘据不愿意多问。
他们父子俩,只需要知道结果是好的就行了。
虽然只是一个“躲猫猫”的游戏,但找不找得到,对朝廷赋税,徭役,招兵的影响都非常大。
这些年,似任平这等亲信,太子刘据和汉武帝,也不是没有派到朔方去过,到头来的结果就是,能对内治民,约束大户的,对外抵御不了匈奴,这边前脚刚收拾着豪绅大户呢!
才有点成效,匈奴人便来了,对着某位“能臣”所处的郡县,一通猛攻,那位“能臣”直接便英勇牺牲了。
至于这里面有没有豪绅大户的故意为之,外人便不得而知了。
纵然是汉武帝,手里没有实际证据,也不好动朔方的豪绅大户。
因为朔方的豪绅大户,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他们的前身,要不是当地郡守,县令等官吏家眷亲族,要不就是当年按照汉武帝的旨意,被强制迁移过来的。
汉武帝要是把他们杀了,还得费力另外从内地再迁人,如此一来,便动了内地世家大户的蛋糕,自然会引来内地世家大户的不满。
汉武帝强行杀了几次,再经历了关东大暴动后,他也学乖了,不让做这等两边不讨好的事了。
若是不杀这些豪绅大户,把他们迁回内地,这些豪绅大户,那可才真要感谢他呢!
迁回内地,不过就是损失一些钱财,但是生命得到了保证。
留在朔方,即便他们和匈奴暗戳戳有不可告人的勾当,但匈奴权贵多是反复无常的狼子野心之徒,一旦南下狩猎,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攻打自家所在的城县。
能抵御匈奴的都尉,偏偏又不会“治民”,甚至说与其指望那些都尉治民,约束大户,还不如祈祷他们别跟着当地豪绅大户,一起同流合污,欺压百姓呢!
这些都尉的例子,便是董进。
人家在朔方十几年,上述的龌龊事一点没少干,但现在因为有军功,直接摇身一变,受封关内侯,因为不愿意回朔方那等苦寒之地,就窝在长安也不着急接收兵马,终日寻花问柳,吃喝玩乐,好不快活。
当然这是董进运气好,其他和董进狼狈为奸的朔方郡,五原郡都尉,现在都去见阎王爷了。
如今朔方的世家大户,为啥这么怕任平,除却任平手握兵马,做事狠绝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匈奴弄不死他。
单就以他和太子刘据的身份,那些世家大户想要亲自暗中下手,一旦得手,任平真有个三长两短,朔方六郡的世家大户,全部彻底洗一遍牌都不为过。
如此一来,朔方六郡,方才从产粮大户,变为了朝廷榜上有名的“贫困户”。
任平的能力,单拿出来,不算多么出众。
论军事,赵充国比他能打多了。
论内政,桑弘羊,上官桀,一点也不输他。
论大局观,霍光的眼光,可与其并驾齐驱。
之所以汉武帝和太子刘据,这般钟爱任平。
就图他一个全面。
比他能打仗的,没他能搞钱,比他能搞钱的,不会带兵打仗,有大局观的,没有任平诡点子多。
即便其上都能沾一点的,又没有任平敢想敢干。
现在长安城里,权贵中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灾不怕,难不怕,就怕将军骑大马,骑着大马佩双符,神仙诡怪齐摇头。
什么酷吏,遇到拿着皇帝符节,太子符节的任平,都得靠边站。
酷吏杀人还得找个由头呢,任平手持双符,善恶皆在他的一念之间。
别人即便持符节,都会考虑考虑后果,照顾一下各家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