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神色平静,眼中却流露出杀机,他淡淡地说道:“诸位大人都费心了,趁着这个机会,本相要让杨帆那小子,万劫不复!”
若是论天下最恨杨帆的人里面,胡惟庸绝对能排上前十。
当了中书省左丞相之后,胡惟庸的心胸气度不仅没有变大,反而越发狭隘,任何忤逆他的人,胡惟庸都要找机会报复回来,今日,就是胡惟庸准备对杨帆下手的好机会。
随着云奇一声嘹亮的“陛下驾到”,群臣迅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山呼行礼。
朱元璋今日精神抖擞,大马金刀地坐在龙椅上,道:“今日朝会,只为了一件事,关于军中军务之改革,诸位爱卿可畅所欲言。”
御史台御史周荣了站出来,道:“陛下,此次军务改革乃顺天府知府杨帆杨大人提出的,不过,为何没有见到他本人?他不是要来与我等论理么?”
朱元璋未说话,朱标轻声解释道:“诸位大人尽管畅所欲言,从顺天府来的人就在外面等待,过一会儿,再叫他们进来。”
周荣闻言行了一礼,道:“既然如此,臣便先说了,臣认为这军务改革万万不可,改则动摇我大明的根基,陛下,臣还要弹劾杨帆!”
朱元璋神情平淡,说道:“哦?你要弹劾杨帆什么?”
周荣一脸义正词严的说道:“杨帆身为顺天府知府,却肆意插手军务,蛊惑陛下,祸乱朝纲,实乃当今大明最大的佞臣,请陛下将杨帆革职流放!以正视听!”
朱标的眉毛微微一挑,他倒不是惊讶周荣的话,而是惊讶他的胆子太大了。
朱元璋今日要商议的是军务改革,周荣竟然敢混淆视听,将火引到了杨帆身上去,朱皇帝不动声色,道:“嗯,你的意思咱明白了,还有谁要说?”
周荣刚刚退下,立刻又有一个官员站出来,大声道:“陛下!臣认为军法不可擅动,动则动摇军心,使我大明军心不稳,杨帆此举,分明是包藏祸心,杨帆此人,绝不可留……”
一连三位官员,都是抨击杨帆,反对军务改革,这让朱元璋的神情变得越发深邃。
朱元璋环视群臣,道:“说了半天,怎么没有一个领过兵打过仗的出来讲讲?都哑巴了不成?”
就在这时,南雄侯赵庸站了出来,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朱元璋看了赵庸一眼,有些意外,往日赵庸可是很少公开发表意见,今日怎么主动出头了?
只听赵庸道:“陛下,臣觉得这军务改革中有些东西有可取之处,但是太过于激进了,这般做法就算初衷是好的,也会在落实的时候产生矛盾,而今战事未平,若擅动现有的军制,容易造成波动。”
赵庸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道:“臣觉得不如待战事平稳之后再行改革,这样既能保证未来军户的利益,又不会影响我大明的国策。”
赵庸这话表面上听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若是深究,就能发现里面的猫腻。
首先,大明北边有残元,这残元可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消灭了的,其次,就算消灭了残元,那些藏于大漠与草原上的蒙古人,也会在未来多年里,一直威胁大明。
若按照赵庸的说法,这军务改革恐怕还要拖延个十年、八年,到那时候只会更加难以改革。
朱元璋没有说话,而是瞧了一眼朱标,朱标自然心领神会,道:“父皇,儿臣去请顺天府来的人,让他们与诸位大人论论理。”
朱标这一动身,胡惟庸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
御史中丞涂节站出来,对朱元璋说道:“陛下,臣要参奏杨帆三大罪!”
朱元璋今天已经听了够多这群文人对杨帆的参奏,索性挥挥手,让涂节尽管说。
“杨帆在山东曲阜,兵围孔府,后更是对圣人后裔不敬,此第一罪!”
“杨帆任职锦衣卫指挥使期间,滥用私刑,屈打成招,造成了诸多冤假错案,此乃第二罪!”
“杨帆在地方任职期间,独断专行,擅自越权行事,导致民怨沸腾!此乃第三罪!”
涂节说得义愤填膺,忽听奉天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涂节喊道:“臣请陛下将杨帆革职下狱,严惩此贼!”
说完,涂节转过身,看了一眼朱标身后的人,瞬间傻眼了。
“杨帆呢?为何不见杨帆?”
“这些都是什么人?”
“似乎是农户野妇?”
“太子殿下这是何意?”
当见到朱标身后跟随的十一人之后,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因为杨帆根本就不在其中。
涂节结结巴巴地问道:“太子殿下,杨……杨帆呢?”
朱标微微一笑,说道:“杨大人公务繁忙,帮着魏国公安置移民走不开,所以,就派了这些人过来。”
随即,朱标环视四周,笑着说道:“诸位大人,他们里面有密云守御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