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嘛,比法海老和尚,也强不到哪里去呀?湖北蝗灾,比之两江,一点不轻呐!
杨孟晗:我是觉得奇怪,按推断,这蝗灾的源头,就是黄河泛滥后的黄泛区淤沙地而且,这个道理,好多人都知道呀各朝各代的典籍,相应记载也很多呀为什么山东灭蝗,行动就这般迟缓,这么慢腾腾的呢?还让它们有机会飞出来,四处祸害人呢?
方子詹摇摇头:自董仲舒“天人感应”之说,大行其道以后由儒生们领头起哄,都认为发生蝗灾,是上天对人类惩罚,是上位者德政不修要想免除惩罚,一是上位者要自我反省,第二就是要建造蝗神庙,不时加以祭祀祷告,祈祷上天原谅上位者的过错。
嗯,这帮儒生,任何自然灾害,在他们嘴里,都是“人祸”嗯,救灾先放一边,咱们先找当家的宰相,或者皇帝老倌儿的毛病先!
嗯,你的,思想大大地坏了,良心大大地坏了,自我修养要抓紧了呐。
嗯,这宰相,你就别干了,德行不够嘛你不看看,老天爷都不答应了汕!
嗯,万岁爷,你也下个罪己诏吧不然的话,这弥天灾祸,恐怕就是永远消不下去啊嗯哼,可不是我吓你啊,是真事啊!嗯,要虚心纳谏啊,不能死犟死犟的呀,听人劝吃饱饭呐!
于是乎,就没人去忙乎什么劳什子捕蝗、杀蝗、防蝗了。先搞搞内部权力斗争,等我辈正义书生,大获全胜,连皇帝老儿都蔫了满朝上下,全是一片正气浩然的君子,当家做主话事了。自然,这世界,又是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了。
然后呐,嗨,赶紧,开建蝗神庙啊!嗯,越多越好!嗯,再多磕两头!
杨孟晗摸摸鼻子:唔,好像也有这么一个故事吧说唐太宗李世民,他曾经带头吞蝗食蝗不是说,从而改变了人们传统观念中,什么蝗虫是受蝗神庇佑是神灵,不可杀更不可食的愚昧思想嘛。贞观政要有记载呀,贞观二年年六月,京畿旱蝗时,唐太宗在皇苑中掇蝗祝之曰:“人以谷为命,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对于这样的明白人,我们岂能不点个赞呢。
袁翔甫:是呐,除此之外,唐太宗还采纳宰相姚崇的建议,利用蝗虫的趋光习性,于“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并派遣御史,分道各处,组织灭蝗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却以“蝗是天灾,自宜修德”为由,拒绝御史执行任务。姚崇大怒,快马牒报若水,如若听任蝗虫食苗,导致百姓饥饿,你这个刺史就别干了。若水这才被动投入捕蝗,“获蝗一十四万石,投汴渠流下者,不可胜纪”。
方子詹:唐太宗那是千古一帝,你能指望,后来有几个皇帝,能赶得上他。而且,几千年下来,儒家越发强大,“天人感应”说,那是两千年都不动摇的,根深蒂固的。对于危害如此之深的蝗灾,政府和百姓就没有什么有效措施,予以防治吗?有,莫须有啊
这个时代,人皆信万物有灵。再加上儒家的“天人感应”,碰到天灾,先找人的毛病在各地当官的儒生,更是相信这是老天在惩罚“不修德政”的上位者,直着脖子等皇帝老倌儿下罪己诏,等宰相下台,以息老天爷的雷霆之怒。在乡间愚夫愚妇中,也到处流传着一个可怕的说法,蝗为神虫,扑蝗灭蝻,必遭天之报应。老百姓更愿意在皇城庙里,磕头烧香,希望蝗神爷爷口下留情,放小民一马。
所以,各地灭蝗、治蝗方面,真得别太抱期望多数情况,还是靠天收,就这么干熬着。
办法不是没有,也偶尔局部有人这么做了唉
杨孟晗:今年,看来真的不那么好过啊,比那一年都难过啊嗯,日子难过年年过,太阳还是照常升起。嗯,我们总要想办法,不能就这么,干看着吧?看来,这黄河河堤,不管朝庭什么态度我们咬着牙,也得必须把它修起来了。不然,源于山东黄泛区的蝗灾,永远会没完没了周边数省,也是永无宁日。嗯,山东今年,夏秋两季,几乎都是绝收现在,还没有全面的各处消息汇总不过,按估计,直隶、河南,他们也是首当其冲的,情况不会好到那里去的。嗯,卓人,有山西、陕西那边的消息吗?
何卓人:陕西那边的消息,因为长毛阻隔,几乎杳无音讯都断了好久了,好几年了。山西那边,倒不用担心的嗯,因为太行山的阻隔,即使东面直隶,蝗灾肆虐,他们那边也会没事的历来就有这个江湖传说,就是“蝗虫不吃山西”的呀。
方子詹听了苦笑一声:是又如何?山西即使侥幸躲过了这天上来的蝗灾,又能如何?另一群更厉害的“蝗虫”,恐怕已经在路上了